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宋張道洽瓶梅詩解析

心理 閱讀(1.26W)
宋張道洽瓶梅詩解析

張道洽,字澤民、號實齋,北宋詩人,以詠梅見長,有詠梅詩三百餘首,存世百首,其中,《嶺梅》最著名,《訪梅》最精緻,但若論小巧清麗,卻還要屬《瓶梅》。

詩首句“寒水一瓶春數枝”,起筆清麗,着一“瓶”字,重一“春”字,頗是巧妙。“一瓶”,點應“瓶梅”、“寒水”既和了次句的“小溪”,又暗點物候爲早春時節,乍暖還寒時候。“春數枝”之“春”在此用得極妙,明明是在詠梅,卻不言梅字,更不用“梅數枝”,偏偏用“春”既顯婉約奇巧,又將梅之明媚鮮妍情態,及由瓶梅而引發的歡喜明媚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次句,“清香不減小溪時”,上應前句,對瓶梅做了進一步的描摹。“不減”暗表在“小溪”時,梅就已香氛馥郁,得人憐愛,“清香”之“清”,更別有幾分清傲潔淨的意味流露其間。

三、四兩句,順脈拓開,再次以婉約含蓄的筆墨表達了對梅的愛憐之情。幸好,梅那“橫斜”清疏的姿態被掩在了“燭底”,“無人”得“見”,於是,這種清疏美好便能一人珍藏。“莫與微雲澹月知”更別有幾分俏皮之意。梅花本應與微雲清風、澹月冰輪這樣高雅清致的事物相伴,若是它們“知”了,梅似乎便要失去了。此處,詩人以“無人見”“莫與知”兩處極微妙的心緒描寫,既道出了採梅爲瓶的因由,又述出了自己“瓶梅自珍”的一點點小心思,雖未言愛,一片愛梅之心卻溢於言表,不言可知。[2]

瓶梅

朝代:宋代|作者: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燭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澹月知。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