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生態資源的特性包括

心理 閱讀(1.67W)
生態資源的特性包括

特性包括:A.非消耗性B.稀缺性C消費性D.參與性。

生態資源

在人類生態系統中,一切被生物和人類的生存、繁衍和發展所利用的物質、能量、資訊、時間和空間,都可以視爲生物和人類的生態環境資源。

生態環境資源可以分解爲2個方面:一是什麼是“生態環境”二是什麼是“資源”。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羣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

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是兩個在含義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係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爲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爲自然環境,但並不能叫做生態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環境僅是自然環境的一種,二者具有包含關係。

資源則是指一切對人類有用的事和物。

生態資源的特性包括

自然性與自律性。

1、生態文明具有自然性。

與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一樣,生態文明也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區別在於,生態文明突出自然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幹,爲所欲爲。

2、生態文明又強調人的自律性。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建設生態文明的關鍵在於人類真正做到用文明的方式對待生態。追求生態文明的過程是人類不斷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也是人類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改善與自然的關係和完善自然的過程。

擴展資料

自然界中衆多物種中還存在大量未被開發的生物特性,例如衆多可供藥用的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等,若不加保護便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在世界各地設定的自然保護區便反映了這個目的。自然保護的再一個含義是保證地球上生物資源的永續和礦藏的節約使用。

但目前的理解則更爲深廣,也更積極:自然保護並不意味着保持不變,而是強調對自然環境的開發和利用要保持在合理範圍內,其最終目的在於保持人類的生活質量,使人類的子孫萬代有持久的良好的生存環境。

生態資源的特性包括

1、生態文明的自然性與自律性

2、生態文明的和諧性與公平性

3、生態文明的基礎性與可持續性

4、生態文明的整體性與多樣性

5、生態文明的開放性與循環性

6、生態文明的倫理性與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