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古代標點符號位置

心理 閱讀(2.64W)
古代標點符號位置

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透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讀〈jù dòu〉符號”:句號表示句子的完結讀號貌似當前的頓號,表示語氣的停頓),經常出現歧義、造成對文章字句的誤解例如清代詩人趙恬養《增訂解人頤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說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種解釋方法。古代中文無通用的標點符號,到了19世紀開始使用“。”作爲斷句。

日本在8世紀時,使用返點和訓點作爲標點系統。但事實上中國從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標點符號,可以從20世紀以來的考古文物中見到,只不過這些符號沒有統一的標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