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玉米黃髮怎麼辦

心理 閱讀(3.3W)
玉米黃髮怎麼辦

在玉米生長髮育的中後期,有些地塊玉米植株的底部葉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黃,並由下向上擴散,甚至引起整株植株乾枯,我們農民朋友也常常將這種現象稱爲玉米“黃腳”現象。這讓很多農民朋友不知所措,其實,只要瞭解了引起玉米“黃腳”現象的原因,解決起來也就相對簡單多了。

嚴重乾旱或雨澇引起的玉米“黃腳”

當玉米在生長期遭遇嚴重乾旱時,會造成玉米葉片從底部開始皺縮發黃,並由下向上蔓延,乾旱發生嚴重時會導致整株植株枯死相反,玉米植株在遭遇嚴重雨澇時,由於雨水會擠壓土壤中的氧氣,導致玉米植株根部窒息,致使大量的根系死亡,也會引起玉米早衰,底部葉片發黃。

嚴重乾旱或雨澇引起“黃腳”的應對措施

乾旱或雨澇造成的玉米“黃腳”,屬於氣候性災害,人爲很難控制和調節,只能透過抗旱或排澇解決,別無他法。

各種斑病引起的玉米“黃腳”

玉米的各種斑病,如大斑病、小斑病、彎孢黴葉斑病等,都會引起玉米底部葉片發黃,並由下向上蔓延。

各種斑病引起的“黃腳”的應對措施

斑病造成的葉片枯黃,相對容易識別,因爲不論是哪種斑病,首先都會在葉片上出現病斑,並且隨着病害的加重,病斑會連成片,最後導致枯死。以下是常見斑病的典型症狀和用藥推薦。

大斑病:發病部位首先出現水漬狀或灰綠色小斑點,隨後沿葉脈方向迅速擴大,形成黃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間顏色較淺,邊緣較深,嚴重發病時,多個病斑相互連成片,致使植株過早枯死。可選用腐黴利、或肟菌·戊唑醇、或福美雙、或異菌脲、或戊唑醇、或咪鮮胺等藥劑進行防治。

小斑病:發病初期爲水漬狀小點,隨着病斑逐漸變黃褐色或紅褐色小斑點,紡錘形,周圍有黃色暈圈,溼度較大時並班上出現灰褐色黴層。可選用肟菌·戊唑醇、或百菌清、或甲基硫菌靈、或碘·巴羅沙星等藥劑輪換使用防治。

彎孢黴葉斑病:葉部病斑初期爲水漬狀褪綠半透明小點,後擴大爲圓形、橢圓形、梭形或長條形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邊緣黃褐色或紅褐色,外圍有淡黃色暈圈,並具有黃褐色相間的斷續環紋,潮溼條件下病斑正反兩面均可產生灰黑色黴狀物,最後導致葉片枯死。防治藥劑可選用丙環唑、或百菌清、或多菌靈、或腐黴利、或肟菌·戊唑醇等藥劑進行防治。

在玉米生長的中後期,由於玉米植株比較高大,這使得防治病害的難度加大。如果田間發病植株比較少,不管是哪種斑病,都可以不做處理,對產量影響較小,但當田間發病率超過20%~30%時,在氣候合適的條件下,斑病容易形成大流行,就要及時用藥進行防治。

嚴重脫肥引起的玉米“黃腳”

從近幾年田間反饋的資訊來看,更多的玉米“黃腳”現象是由脫肥引起的。尤其是今年,一是由於化肥價格高漲,很多農民朋友爲了節省支出,底肥和追肥少用肥就極易引起生長中後期脫肥二是近些年假冒僞劣、以次充好的化肥屢禁不止,如果不透過儀器檢測,農民朋友很難透過化肥的外觀識別真僞。

對於脫肥,基本都是缺氮引起的,只要在底肥中施入足足夠的磷、鉀肥,就足夠玉米一個生長季所需,所以缺磷、缺鉀的情況幾乎沒有,脫肥都是缺氮引起的。

玉米缺氮引起的脫肥也很好判斷,首先是植株底部的葉片開始變黃,並由下向上擴散。整個葉片的邊緣發黃,最後枯死。同時,缺氮的田塊要明顯比相鄰地塊的植株莖稈細弱、葉片也比較薄。

在缺氮後,由於近幾年規模化種植比較多,很多農民朋友不知所措。對於具備無人機等條件的地區,可用1%~2%尿素溶液進行噴施,同時還可適當搭配一點磷酸二氫鉀,每5~7天1次,連噴2~3次,“黃腳”現象就能得到很好的緩解對於小塊種植的種植戶,可以在降雨之前撒施氯化銨、硫銨、硝酸銨等速效性氮肥,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對於有滴灌或噴灌設施的地區,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可隨水衝施水溶性速效氮肥即可。

玉米“黃腳”現象,無外乎以上幾種因素引起的,農民朋友只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田間管理措施等進行判斷,基本就能確定發生的原因,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黃腳”現象也就能得到有效緩解,從而爲最終的高產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