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古代對地板的稱呼

心理 閱讀(2.87W)
古代對地板的稱呼

古代稱地板爲地或地面。古代因爲木頭不隔潮易變形,年常日久地面高低不平,容易蟲咬鼠齧,木地板使用有限,所以叫地面爲土地,石頭地,磚頭地等等。

一般進階一點用磚鋪地,院子用磚和石板鋪地面。究苦人家房牆都是用基(土做的一種長方形像磚一樣)壘起的更何況地了,大多數是土地,極少數是磚地。

古代皇宮的地板採用的都是“金磚”,不是木地板。所謂金磚不是黃金的磚,而是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築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因其質地堅硬細膩,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名金磚。

魯班乃木開山鼻祖,木地板自然也是魯班始創。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

從民間故事中,我們可以獲悉,木地板的第一位體驗者,是著名治水英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夏朝開創者——大禹。他因長期治水,落下了很嚴重的風溼疼痛。

他在治水之地的助手小漆氏,感於大禹大公無私的精神,特意爲其建造了幹闌(以竹木搭建,茅草爲頂,下部架空),而屋內則是木頭鋸成片兒,拼接起來,鋪成了地板。

中國人最早的地板,是用蒲草、蘆葦等植物編成的“筵”,用來鋪地,然後再在筵的上面再用更加精細的帶紋飾的蒲草或者竹子編織的“席”鋪在筵上面,用來坐或者睡覺,這就是“筵席”的來源,以及“席地而坐”“入席”等詞語的原意。

筵最早出現於夏商或者更早,最早是鋪在平整過的夯土上,到了後來有了地磚就鋪在地磚上。席則成爲一種重要的生活用品,不但晚上鋪開用來睡覺,而且寫作、會客、吃飯都是在席子上進行。而且在從西周開始,賓主入席都是有嚴格的規定。

《周禮》就有規定有客來訪,主人必須按對方的身份鋪設相應規格的席子,主人坐東面西,客人坐西面東,鋪席的數量從天子、諸侯、士大夫及老百姓都有嚴格規定,如果多使用席子就會被視爲僭越,會被治罪。席子文化衍生出來的物品就是席鎮,是用來壓住席子的四角,防止席子捲起。

&戰國錯金

雙獸青銅席鎮

一直到了唐代,仍然有用筵鋪地的習慣,只是席的使用不再像漢代以前一樣嚴格,而且隨着胡牀的普及,席子作用不再重要。與此同時,胡人的馬紮也流入中原,人們漸漸有了坐凳子的習慣,慢慢摒棄了席地而坐的習慣。只是用筵和席的生活方式被日本人學去,就成了“榻榻米”,被日本人當成了國粹。

&南唐時期,中國人已經完成了從跪到坐的轉變。

唐代以後,胡人的較矮的胡牀和馬紮逐漸加高,最終變成了後來的牀榻和椅子,中國人也從席地而坐變成了正襟危坐,告別了羅圈腿和蘿蔔腿,把它們留給了日本人。

到了現在,而筵演變成了吃飯的代名詞,席則成了座位的代名詞,席子也變成了夏天納涼的法寶。

古代的地板也是多種多樣的。

例如庭院裏最常見的應該就是青石板鋪路了。

還有就是木質的地板,據說四大美女之西施走路姿勢特別優美,鞋子敲擊地板發出的聲音都特別好聽,於是吳王夫差給她建了一條響履廊,木地板下面有傳音裝置,西施一走路就會發出動聽的聲音。

此外的話就是地板磚了,值得說到的是,皇宮也用的是地板磚,但是,是特製的地板磚,俗稱:金磚。當然。這不是用金子做的,是用特殊的原料製作的,逼格更高。但是隻能在皇宮裏鋪墊,其他地方鋪墊算是造反了。記得小說《回明》裏也說到了這個情節吧,哈哈。

深受唐文化影響的日本人,房子不管是“和式”還是“洋式”造型, 進屋口換鞋處的空間叫“玄關”, 在“玄關”踏上一步(離地約 15釐米)就是地板, 從這塊地板開始延續,不受房子的空間距離限制,只要是地板的空間都叫做“牀”。

就是說,日本人的“牀”就是”地板”! (榻榻米席子以外的區域空間都叫做牀)

那麼,日本人對睡覺的用具叫什麼呢 日本使用了“bed”的譯音。現在日本也一直延續着對外國的事物採用譯音的習慣, 也正是由於日本人喜歡採用譯音的傳統習慣, 可以大膽的推斷出~~我們的古人把“地板”叫做“牀”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