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孔子家訓

心理 閱讀(2.97W)
孔子家訓

一、無詩無禮,寸步難行

不學‘詩’,無以言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訓子鯉》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概括,可以稱之爲:無不出於真誠的情感。”

又說:“同學們爲什麼不學詩呢學詩時,可以引發真誠的心意,可以培養個人的志節,可以感通大衆的情感,可以紓解委屈怨恨。以近的方面來說,懂得如何侍奉父母,從遠的方面來說,懂得如何侍奉君主。此外,還能廣泛認識草木鳥獸的名稱。”

《詩經》,可以涵養性情,可以勵志,可以學會處世之道,而且甚至有博物學的作用。

禮,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規矩,包括有形的國家法律、民事規則、企事業規章制度,無形的風俗、習慣等,不瞭解的話,確實寸步難行。

二、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的源泉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命子遷》

此言出自《孝經》。在古代中國,個人與家族、國家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是集體中的人,並不像西方基督教文明中的人是原子式的個體人。

基督教文明認爲人是上帝所造,而儒家文明認爲人是祖祖輩輩的血脈流傳,因此,儒家文化首重孝道,強調忠君愛國,提倡個人透過爲社會、國家服務獲得名聲,光耀門楣,以顯父母。

三、學以修身,學以立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