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促進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

心理 閱讀(2.76W)
促進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

民族遷徙聯合鬥爭友好往來各族間的征戰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

1)關於“秦漢時期民族交流方式”。“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可得出戰爭方式由材料“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數民族內遷到中原與漢族雜居”,可得出戰爭與民族遷徙、友好交往等方式。

(2)就“北魏帝王出御圖”和“北魏陶俑”的服飾來看,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穿漢服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改革家,其漢化改革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推動北魏封建化進程。

(3)關於“魏晉以來民族交融的表現”,可以例舉經濟上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互相學習、在社會生活上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互相借鑑、在政治上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文化上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在語言、音樂等方面的交流。

(4)關於“魏晉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因素”,主要有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漢化改革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補和各民族錯居雜處。

促進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

南北朝時期出現民族大融合,有如下五點原因:

①民族遷徙:魏晉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內遷,他們在北方各地和漢族人民雜居相處.

②聯合鬥爭:西晉末年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十六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北方經濟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聯合起來,共同鬥爭,從而使民族之間聯繫更加密切.

③友好往來:魏晉以來,我國北方出現過幾次統一局面,在和平的環境中,各民族人民頻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進程進一步加快在戰亂期間,這種交往也始終未斷.

④各族間的征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組織,有利於民族融合.

⑤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促進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

居住環境是人類生活居住、休息遊樂和社會交往的空間場所。由於自然和歷史原因,一些少數民族在地理空間上相對聚居,民族分佈和居住空間高度重合。這種同一民族集聚的居住環境,使得他們與其他民族交往較少,溝通不暢,彼此缺乏認知和了解,容易產生陌生感、疏離感。

在諸多因素作用下,甚至有可能發生衝突和矛盾。而民族居住環境上的相互嵌入就是要打破這種局面,在尊重並保障民族成員個人意願和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使各民族相互摻雜交叉,在相互接觸和交往的基礎上增加彼此認知和了解,實現心理和情感上的相互接納認同。

透過居住環境的互嵌,爲各民族在居住、就業、就學、社會交往等方面相互交往提供便利,使各民族成員真正融入共同的社會生活中,聯結成結構相連、關係相融的有機社會整體。

我國各民族在長期的、持續的交往互動中,透過地理空間上的相互嵌入,逐漸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空間分佈格局。

這種空間分佈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我國各民族在宏觀空間地理上的“互嵌”,而宏觀空間地理上的相互嵌入,爲微觀居住環境的“互嵌”創造了條件,有利於各民族相互交往,團結合作。

要推動建立民族互嵌式社會環境和社區環境,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創造各族羣衆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推動民族互嵌式社會環境和社區環境建設的第一步,就是要促進民族間在居住環境上相互嵌入。

透過各族羣衆在共同的社區環境生活中加深瞭解、增進感情,進而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民族關係發展,鞏固民族團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