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保護文化遺產|的建議書

心理 閱讀(2.41W)
保護文化遺產 的建議書

文化遺產是民族乃至全人類不可多的文化資源,要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擬提供以下建議:

一、理順文化遺產管理體制。

目前,文化遺產被部門分割嚴重,大多數歷史物質文化遺產歸國家文物局及各級文物主管部門管理,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歸文化部非遺司管理,宗教類物質文化遺產歸宗教部門管,自然文化遺產歸建設部管等,政出多門,各自爲政,不利於對文化遺產的統籌管理。

二、創新文物保護和利用的模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鼓勵全社會力量興辦文化遺產事業,改變政府“單打一”現狀。

三、加大財政經費投入。目前,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短缺是制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瓶頸”,相比經濟建設和社會改變帶來的對包括大遺址、民族文化的破壞,文化遺產的脆弱性和急迫性更加突出,政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責無旁貸

保護文化遺產,的建議書

不斷推進學術研究,讓文物活起來。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價值。文博機構應當不斷推進文物歷史研究和傳承工作的開展,透過挖掘文物所蘊含的深厚內涵,系統展現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采。

舉辦優質展覽,讓文物活起來。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須準確把握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時代價值,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策劃更多觀衆看得懂、看得進的優質展覽,讓人民羣衆在潛移默化中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藉助資訊網絡,讓文物活起來。把以計算力爲核心的科技硬實力與以審美力爲核心的文化軟實力有機融合起來。透過大力推進文物資源的數字化,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豐富展示互動形式,實現觀衆與文物的雙向多元資訊交互,實現文物資訊資源開放共享,讓文物鮮活生動地展現出來,提升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推出文創產品,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應持續增加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圍繞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的轉化與傳播、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方面激發創新活力,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文化創意產品,實現從歷史文化來、到現代生活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