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描寫寧波的詩句

心理 閱讀(1.32W)
描寫寧波的詩句

關於寧波的十句詩句

天童育王道中(宋·史浩)

迸雲佛塔金千尋,傍聳滴翠玲瓏岑。

春供萬象當遠目,響答兩地紛鳴禽。

風搖野幘去復去,雨浥乳竇深復深。

寄聲俊逸鮑夫子,蓮社不掛淵明心。

遊東錢湖(宋·史浩)

行李蕭蕭一擔秋

浪頭始得見漁舟。

曉煙籠樹鴉還集

碧水連天鷗自浮。

十字港通霞嶼寺

二靈山對月波樓。

於今幸遂歸湖願

長憶當年賀監遊。

天童寺 二首(宋·王安石)

天 童 溪

溪水清漣樹老蒼

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

惟有幽花度水香。

虎 跑 泉

供廚煮浴方成沼

轉磨鳴春始到田。

還了山中清淨債

卻來人間作豐年。

寧波的別名是"甬"

據古籍載,甬山曾有梅福庵、梅福洞等古蹟,系漢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爲抗王莽的專政,便辭官棄家在甬山之陽聽鶯悟道,元時戴表元作《訪梅福洞》詩云:“路逢耕者問,山是化人開。梅尉成仙去,安知不此來。”在《奉化風情》一書中曾收錄法號“西來”和尚詠《梅福庵》一詩,詩云“羽士留丹定,金仙作化城。鬆房新月朗,藥井舊泉清。路入幽篁去,門開滄海平。倚欄遙騁望,寥廓一身輕。”

歷代文人墨客對壽峯塔題詠頗多,清儒學之士蔣翼清有《甬山高塔》詩“山頭突兀,昂聳太空。霧迷文峯秀,煙衝警信通。夜頂明星探碧漢,朝迎嫩日帶輕虹。”壽峯塔與奉化南山瑞峯塔遙相呼應,被稱爲“姐妹塔”,毛翼虎先生曾作《姐妹雙塔》詩“巍巍雙塔立西東,古蹟千年造化工。溯本追源思甬地,三江相匯五洲通。”

寧波東湖的古詩

《東錢湖》 湖草青青湖水平,猶航西渡入空明。

月波夜靜銀浮鏡,霞嶼春深錦作屏。

丞相祠前惟古柏,讀書檯上但啼鶯。

年年謝豹花開日,猶有遊人作伴行。

l 《東錢湖》的作者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

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

祖籍河南開封,後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

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爲祕節監、權中書舍。

古詩詞鑑賞

這是我們學校用的資料,一個超猛的老師編的,如果你增加懸賞分,我有更詳細資料 怎樣鑑賞古詩詞(一) 寧波萬里國際學校 高三語文備課組 一.明確鑑賞要求 《考試說明》對古代詩詞的鑑賞要求是: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分辨古詩類別 要很好地鑑賞古詩詞,必須辨別不同題材的詩詞,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準確的判斷,常見的有如下幾種題材的詩: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爲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

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等等。

2004年浙江卷《菩薩蠻 李白》亦屬於這一類。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

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

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等等。

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陸龜蒙的《新沙》就屬於這一類。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透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

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等。

此外,有些詩本身不是哲理詩,只是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這類詩不歸入哲理詩範疇。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爲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

因爲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繫,故又稱“山水送別詩”。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2001年全國卷中的《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屬於這類詩。

5、記行詩又稱記遊詩、行旅詩。

這類詩或描述個人遊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

其內容描寫離不開山水,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

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行抒情”爲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只作記行詩,不可視作山水詩。

2002年全國卷中的《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屬於這類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爲基本內容的詩歌。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

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2004年江蘇卷《徵人怨 柳中庸》亦屬於這一類。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爲題材,藉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後議論也有一些只敘事不議論,讓讀者自己思考。

詠史爲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爲早期著名代表作。

此後不斷髮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爲名篇。

1996年全國卷《詠史》(元朝阿魯威的散曲)亦屬這一類。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託物言志,象徵比擬是其常用手法。

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後佳作漸多。

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

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爲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徵、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

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這是由憑弔古蹟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的詩作。

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蹟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

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1996年全國卷 11、山水詩,又稱山水田園詩,這類詩以自然風光爲題材,透過描寫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來寄寓情感,常用寓情於景,借景寫情等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類詩在古詩詞中最常見,是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種。

如:2003年全國卷中的王維的《過香積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兩首:劉禹錫《望洞庭》,雍陶《題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趙嘏的《江樓舊感》等。

12、閒適詩,借寫一點生活瑣事人以抒發個人的閒情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