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古代導遊稱之爲什麼

心理 閱讀(2.64W)
古代導遊稱之爲什麼

“嚮導”這一稱謂,在我國古代是軍隊中的一種專門名詞。《孫子兵法》中就有“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嚮導’者,不能得地利”之語。

嚮導,漢語詞彙,意思是指領路人,亦指導遊。出自《新唐書·王式傳》:“集土團諸兒爲嚮導,擒甫(仇甫)斬之。”

響導

“導遊”一詞從字面上講,包含“導”和“遊”兩層意思,“導”字主要意爲引導,“遊”的本義有遊覽、遊玩、觀賞,加上二字的引申意,“導遊”二字包含了引導人們遊覽、觀賞、求知和交往的豐富內涵。按照社會約定俗成,目前,我們一般把導遊視爲在旅遊中提供嚮導、解說服務和生活服務的專門人員或一種職業。

經考:“導遊”之稱是從“響導”一詞演化而來。“響導”這一稱謂,在我國古代是軍隊中的一種專門名詞,《孫子兵法》中,就有“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響導’者,不能得地利”之語。

古代稱導遊爲嚮導,這一稱謂,在我國古代是軍隊中的一種專用語彙。《孫子兵法》中就有“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嚮導者不能得地利”之語。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管仲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嚮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後來管仲提出一個辦法,並說“老馬之智可用也”。乃縱老馬于軍前,任其所至,隨而從之,竟得道而歸。實際上,這老馬就起了嚮導的作用。因此,後來留下“老馬識途”的成語,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