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延遲滿足實驗啓示

心理 閱讀(2.2W)
延遲滿足實驗啓示

實驗者發給4歲左右的孩子們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這些糖對小孩子的吸引可是非常大的,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你馬上吃掉這顆糖,那你就只能吃到這一顆但是如果你可以忍住,等到20分鐘之後再吃,那麼就會再給你一顆糖。”有的孩子管不住嘴巴,馬上把糖拿來吃掉了部分孩子則會耐住性子,想盡一切辦法剋制自己的慾望,有人自言自語或者唱歌來轉移注意力,還有人乾脆閉上眼睛睡覺,眼不見糖心不煩,最後他們獲得了第二顆糖作爲回報。在甜甜的糖果面前,小孩子們能夠忍受住自己的慾望,說明他們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強的。

實驗的研究人員在多年以後再對那些孩子進行跟蹤調查研究,發現那些當年能夠爲獲得第二顆糖而選擇“等一等”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好一些,並且他們有着更好的人緣。在之後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發現有耐心的孩子在事業上的表現也較爲出色。也就是說延遲滿足能力越強,越容易取得成功。

實驗意義:

延遲滿足實際上表現的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反映的是一個孩子在面臨困難挑戰、外界吸引力時,能否爲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時衝動,放棄眼前的即時滿足,是一種在等待中的自我控制能力。

研究顯示,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有更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他們在追求目標時,更能抵擋住即刻的滿足,從而實現長遠的、更有價值的目標。

延遲滿足能力較低的孩子,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他們容易放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水平較低,並且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爲習慣,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放學後貪玩不回家、貪睡懶覺不起牀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出現心理問題的人也相對較多進入青春期後,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縮、固執,優柔寡斷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目標,有些目標是遙遠的、長久的,要完成這些目標,就需要刻加倍努力。一般來說這些長期的目標,所得的回報也很大,但要完成目標,便要付出代價,譬如要放棄即時的享樂,以及約束自己的行爲。

總之,延遲滿足能力是每個人都需要培養和鍛鍊的,當面臨挑戰困難的時候,我們也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