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唐朝的相王是誰

心理 閱讀(3.13W)
唐朝的相王是誰

李旦

李旦爲相王 李旦(公元661-716年),高宗第八子,母親爲武則天皇后。封豫王,又封冀王。武則天廢中宗李顯後繼位,時年23歲,在位10年(公元684-690年,公元710-712年)。病死,葬橋陵。年號文明、景雲、太極、延和。 橋陵位於陝西省蒲城縣西北15公里的豐山上。

我們知道,李隆基的老爹就是相王李旦,是武媚孃的小兒子,也曾是最聽話的政治“傀儡”,在皇位上几上幾下,據此有人認爲李旦也是一個史上最窩囊皇帝李顯式的悲情政治人物,他們一家甚至在酷吏來俊臣最喧囂塵上、最春風得意、最呼風喚雨的時候,差點被羅織謀反罪滿門抄斬,要不是那個視死如歸、見義勇爲的太常寺樂工剖心明志,救了他們全家(難怪後來李隆基對太常寺十分器重,也積極參與玩票的樣子,成了編外“梨園弟子”,圖騰之地也),估計“開元盛世”也早已成了“水中花”,大唐也因爲沒有極盛時期的“開元盛世”的參與和缺位,成了獨腳山雞,而不能成爲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真正盛世。

那麼,歷史上的相王,是不是就像人們腦子中約定俗成的扶不起的阿斗呢?抑或他本來就是雄才大略卻扮豬吃老虎呢?因爲在他的強勢女皇母親的鐵腕統治下,他也必須是韜光養晦,說白點就是裝子孫,才能度過那種風雨如晦的酷吏高壓政治時代,也才能爲李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養精蓄銳爲革命作最後搏殺,這個就有點撲朔迷離令人尋味了。

那麼,究竟開創盛世的強勢皇帝李隆基的老爹李旦,是裝子孫還是窩囊沒本事呢?以下,我們試圖引用一些資料加以說明一下。至少按照“成王敗寇”的歷史定律來說,最後由“窩囊”沒有治國大略,只知忍辱負重的相王政治集團和他最有才幹的兒子李隆基,完成了李唐最漂亮的政治反擊戰,奪得了對政府最大份額的控股,那麼我們也姑且相信相王的裝瘋賣傻,是完全爲了政治上的必要原始積累。

根據某些歷史研究者認爲,相王的政治班底,也就是自成一派的相王集團,是李唐復國得以實現的最重要政治力量之一,可以說是有決定性意義的政治派別。據說,從第二次“玄武門之變”(也就是“神龍政變”)開始的一系列李唐復國的政治鬥爭中,相王和他的政治團隊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朝中除了強悍的武氏集團外,太子李顯、相王、太平公主都有自己的政治班底,都有問鼎中原的實力,卻都沒有絕對實力,所以大家都在分化瓦解和重新組合的動態政治中糾結聚集。武則天晚年罷免魏元忠和李嶠,據說是引發“神龍政變”的重要誘因,因爲一下子打亂了暫時平靜的政治水面,因此政治的重新洗牌勢在必行。

按通常的說法,武媚孃的宰相魏元忠(李唐復國的重要人物

李旦

唐朝第五位皇帝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李輪、武輪,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唐少帝和武則天),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

龍朔二年(662年),生於長安。謙恭好學,精通書法,歷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領洛州牧。嗣聖元年(684年),登基即位後,皇太后武則天垂簾聽政。武周建立後,降爲皇嗣。聖歷二年(699年),復封爲相王,囚禁於宮中。參與神龍政變,實現唐朝光復。景雲元年(710年),平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後,再次成爲皇帝。寵信太平公主幹政,與皇太子李隆基爭權。先天元年(712年),禪位於皇太子李隆基,稱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李旦前後兩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權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