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伏生和孔子的關係

心理 閱讀(6.36K)
伏生和孔子的關係

伏生是孔門弟子宓子賤後裔。

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間私藏經書,伏生冒誅殺之罪,將《尚書》匿藏於壁中。秦末兵起,伏生流亡異鄉。劉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求其所藏《尚書》,損失大半,僅剩28篇,抄錄整理,教授於齊魯之間

伏生(伏勝,字子賤),漢人,享年100歲。鄒平人,今山東濱州市鄒平市韓店鎮蘇家村人,曾爲秦博士。

伏生是孔子的弟子。

1、伏生(伏勝,字子賤),漢人,享年100歲。濟南(今山東濱州市鄒平市韓店鎮蘇家村)人,曾爲秦博士。秦時焚書,於壁中藏《尚書》。漢初,僅存二十八篇,以教齊魯之間。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以年九十餘老不能行,乃使晁錯往受之。今文《尚書》學者,皆出其門。世傳的今文《尚書》皆出於他。

2、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其人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爲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道德學說: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爲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爲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爲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創立了以仁爲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沒有什麼關係,兩人差了200多年,不過都留下了很多文化遺產。

孔子於公元前479年離世,伏生大約是戰國末年(約公元前268年)降生,孔子到伏生大約間隔了210多年。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伏生(伏勝,字子賤),漢人,生於周赧王五十五年(約前268年),卒於漢文帝三年(約前178年),享年90歲。漢國濟南(今山東濱州市鄒平市韓店鎮蘇家村)人,曾爲秦博士。

秦時焚書,於壁中藏《尚書》,漢初,僅存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以年九十餘老不能行,乃使晁錯往受之。今文《尚書》學者,皆出其門。世傳的今文《尚書》皆出於他。初被載於司馬遷《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