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晴雅集深度解析你沒看懂的細節

心理 閱讀(9.31K)
晴雅集深度解析你沒看懂的細節

細節1:女性角色

電影裏的三位女性角色挺有驚喜。

影片前半段比重最大的是春夏飾演的南疆法師瀧夜,印象裏這是春夏第一次演古裝造型,形象很驚豔。

春夏因《踏血尋梅》出名後,接到的角色也和王佳梅區別不大(包括近期《除暴》裏的角色)。

但在《晴雅集》裏她的形象有了很大突破,角色很立體。總感覺她有什麼祕密,像反派,但最後又被反派所殺,人設亦正亦邪。

電影最後的彩蛋也和瀧夜有關,直接預告了這個系列的下一部《瀧夜曲》,可能改編自陰陽師系列小說中的《陰陽師·瀧夜叉姬》。

這部續作的第一女主應該就是春夏了,未來她可能會成爲郭敬明“陰陽師電影宇宙”的常駐。

第二個有驚喜的女性角色就是王子文飾演的長平公主。

她在銀幕形象方面和春夏一樣,都有很大改變和突破,甚至很多觀衆都表示前半段都沒有看出來這是王子文。

長平公主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的次女,叫朱媺娖,生於大明王朝風雨飄搖的末期,本來已經許配給都尉周世顯,但因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而作罷。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後,長平公主成了漢族政權的末代公主,還被父親崇禎自殺前砍斷左臂。

在《長平公主誄》中說她:

金枝秀髮,玉質含章,逢德曜於皇家,迓桓君於帝女。然而心戀宮闈,神傷輦路。重雲筆墨,何心金榜之門飛霖轂林,豈意玉蕭之館!弱不勝悲,溘然薨逝。當扶上仙之日,距儂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華未歇,嗚呼悲哉!都尉君悼去鳳之不留,嗟沈珠之在殯。銀臺竊藥,想奔月以何年金殿薰香,思返魂而無術。

電影只借用了這位公主的名號,經歷和真正的公主沒什麼關係。但從她的經歷來看,長平公主雖然形象玉質含章,正值芳華,但整個人生都因爲生在末代帝王之家,無法自己掌控命運,留下很多遺憾和悲苦。

誄文中還提到“都尉君悼去鳳之不留……”這些話語,看來她和駙馬之間還存有真愛。

影片中的長平公主角色,也想得到真愛,也想擁有自由的人生,但始終被命運所左右,這種經歷多多少少也參考了這位末代公主命運、愛情和身世的怨苦以及遺憾。

電影中最後一個讓人驚喜的女性角色,就是那位相貌獨特的中國超模睢曉雯飾演的百目妖。

雖然出現的時間不長,但一眼就能認出是她,看電影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

細節2:密室殺人

商業片的劇情一般都會採用英雄打敗終極BOSS這個模式,所以有些這類電影可能會出現“第二幕疲軟”的問題,也就是劇情的第二幕衝突顯得不夠衝擊,或者套路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晴雅集》在第二幕用了一個“密室殺人”破案梗來維持劇情向前驅動。

在電影第二幕晴明、博雅、瀧夜、鶴守月和沒有露面泓箬(印象裏這兩個字)法師入駐之後,鶴守月施法創造了一個理論上無法進出的結界。

但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參加過上屆祭天大典的泓箬法師卻死於非命,這就製造了一起“密室殺人”案。結界裏的每個人都有殺人嫌疑,電影開啓了破案模式。

在這一幕中每個人都相互懷疑,似乎都有嫌疑,但晴明和博雅也是在這一幕中走向聯合,繼續引出接下來反派的陰謀。

細節3:配樂

除了幾位女性角色,《晴雅集》的配樂也值得拿來單獨分析,由日本配樂名家川井憲次(Kenji Kawai)擔任整體配樂的把控。

配樂不單指主題曲,而是電影中專門爲影片選編的背景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

川井憲次最有名的作品就是《攻殼機動隊》、《機動警察》、《亂馬1/2》等經典日漫,近些年還參與了《葉問4》、《繡春刀2》等中國電影的配樂工作。

在電影配樂中有這樣一條基本規律,就是音樂是在影片中分段陳述、間斷出現的,音樂與畫面、語言等元素相互結合,融爲一體,綜合地作用於觀衆時,才能產生綜合的效果。

舉個《晴雅集》裏配樂非常精巧的例子:

電影剛開始晴明和博雅剛剛相遇時有場打戲,一個妖偷了一把琴,晴明和博雅爲了這個妖和這把琴而打鬥。

在《陰陽師》原著中,博雅也是因爲琵琶“玄象”失竊而去找晴明,這段搶琴的打戲對兩人相遇做了相應的保留和改編。

在這段打戲中,觀衆看到的核心視覺元素是打鬥和那把奪來奪去的琴,而注意聽此時的配樂,川井憲次在BGM中也增加了類似琵琶類樂器的聲音。

這樣就達到我們的視覺(看到琴)和聽覺(聽見琴)的統一,透過得當的配樂增強這段打鬥戲的氣氛。

細節4:發妖

衆所周知《晴雅集》來源於日本人氣IP《陰陽師》,而《陰陽師》又融合了日本豐富的百鬼夜行民間文化。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對那個飄來飄去、形狀奇怪、令人可怖的發妖印象深刻,很有恐怖谷效果。

記得曾經看過一本書叫《日本妖怪圖鑑》,馬上拿來查對一下,果然在日本“百鬼夜行”中有“發鬼”這種鬼。

只不過記載中發鬼成爲鬼的緣由和技能與電影中不同:

古有一女子爲保護自己的美貌,殺死無數處女,以其血沐浴,終身不老,死後依舊害人,因爲只要外貌,所以以發爲身,又名邪門姬。

細節5:名字的宿命論

宿命論,是很多奇幻類虛構故事建立世界觀的基礎。比如2019年爆紅的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整個世界觀就建立在宿命和打破宿命的矛盾上。

在《晴雅集》中,把宿命論和名字這個具體載體關聯起來。

電影開始的第一句話,一般都表明了全片的編劇前提。《晴雅集》的第一句話是:名字是世上最短的咒。

這句話有點名字決定命運的意思。

名字是一個人出生後的第一個符號,我們給孩子起名,比如“勇、文、明、強”等等這些字,包含對一個人未來美好的寓意。

包括英文裏的Peter、Paul、Mary等等很多名字,也來源於基督教文化,都有寓意。

名字=最短的咒,意思就是電影中的所有角色都困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宿命之中。

公主長生不老,有太多的名字(身份),但她唯一渴望的就是自己最初的名字,也就是初心。

鶴守月也有自己的宿命,他要始終守護在公主身邊。

包括晴明的師傅、晴明自己,還有博雅,以及那些式神,都有各自的命運。

名字就像一個人命運的封印,我們平時也會感受到自己的際遇,多多少少會和自己的名字有一些冥冥中的關聯。

細節6:伏羲和女媧

在看到電影中公主和鶴守月共同站在禍蛇上,最後鶴守月還和大蛇融爲一體,第一反應就是《伏羲女媧交尾圖》。

古書上說:“伏羲鱗身,女媧蛇軀”,不就是電影最後鶴守月和公主的造型。

另外就像畫中那樣,伏羲和女媧交合在一起,既是男女結合的象徵,也是古人對繁衍的理解,甚至還和現代科學DNA的雙螺旋結構很像。

這幅《伏羲女媧交尾圖》在中國很多朝代和地區都出土有不同的版本,但主體都是蛇身的一男一女。

電影最終把禍蛇和公主-鶴守月組合綁定在一起,是否受到這個文化符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