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不與秋蟲言冬語下一句

心理 閱讀(2.85W)
不與秋蟲言冬語下一句

驚蛙不可語天,擬於虛也,夏蟲不可語冰,拘於時也,曲士不可語道,束於教也。——莊子《秋水》

與之有關的孔子小故事

夏蟲面前不言冬

在孔老夫子的家鄉曲阜,至今仍流傳着一個“夏蟲面前不言冬”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夏天,孔子在周遊列國的途中,路過一片無際的玉米地時,突然從玉米地裏竄出一個又高又大渾身上下穿綠衣服的怪人。綠衣人往路當中一站,張開兩隻又尖又長的大手,攔住了孔子所乘的馬車。

只見他瞪着一對圓圓的大眼,嘴一張竟咧到了耳朵根子,對着趕車的子路大聲問道:“車上坐的是何人”

“車上坐的是孔聖人。”子路忙答道。

綠衣人聞聽高興地說:“原來是孔聖人呀,太好了,我正有個問題想找他老人家給解解哪。”說着就要上車。

子路攔住他說:“先別忙着找聖人,有道是殺雞何用宰牛刀,有事學生代其勞,我是孔聖人的學生子路,有啥難事給我說就行。”

綠衣人說:“你能給解也行,反正誰解都一樣,我就問你吧,你說這一年究竟分幾季是分三季哪,還是分四季。”

子路聽了綠衣人問的問題,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心想這算什麼問題,誰不知道一年是分四季呀,於是就沒好氣地說:“這還用問嗎,一年分四季。”

綠衣人一聽把眼一瞪說:“不對,一年分三季。”

“一年分四季!”“一年分三季!”綠衣人和子路爲一年分幾季而爭吵起來。

孔子聽到爭吵聲出來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捻着鬍子笑眯眯地反覆看了看綠衣人說:“你說的沒錯,一年是分三季。”

綠衣人聽了哈哈大笑:“看來世人都是糊塗蛋,還是聖人有學問,知道一年分三季,本來嗎,誰見過一年有四季。”說完上前給孔子深深地施了一禮,轉身進了玉米叢中。

子路見孔子竟隨着綠衣人說一年分三季,氣得直跺腳,把鞭子往地上一扔,蹲到路邊來了個老牛大憋氣,連看也不看孔子一眼。

孔子見狀卻不以爲然地走上前去笑着對子路說:“你這是使的什麼脾氣,難道你沒認出來嗎,那綠衣人本是個螞蚱精,它春天生,秋天死,一生就過三季,從來沒見過冬天,怎麼知道一年分四季呢。你說,你給它爭辯能辯得清嗎什麼事也不能太認死理了,該隨和的時候就得隨和,知道嗎,這叫夏蟲面前不言冬。”

孔子的一席話,終於使子路頓悟。

關於子路經孔子開導頓悟的故事,在當地還有一個“渾人面前別言理”的版本。說的是一次子路買布,講好的價錢是三個錢一尺,子路買了八尺給了賣布的二十四個錢。賣布的卻說:“三八二十三,你多給我一個錢幹什麼。”

“這賬明明是三八二十四,你怎麼偏說三八二十三吶,我是聖人的學生,絕不能因爲你算錯了賬就少給你一個錢,沾小便宜的事我可不能做。”子路說。

爲此兩個人爭來爭去,誰也說服不了誰。一個非給不可,一個就是不要,誰也不肯善罷甘休。孔子聽說子路與人爭吵,趕過來問清事情的來由後,二話沒說上去就先給了子路兩巴掌,然後才說:“你不買他的布不就完事了,走,快跟我回去。”說完拉着子路就往家走。

子路雖然捱了打,但在外頭又不好給老師反駁,到家後仍氣得肚子鼓鼓的,衝着孔子直喊冤。孔子說:“他說三八二十三已經是個渾人,你還要和他爭論不休,豈不更渾,我不打你打誰呀”

子路聞聽此言頓時大悟。

“渾人面前別言理”和“夏蟲面前不言冬”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故事,但所說的卻是一個理。

大意可以理解爲,志不同不足爲謀,或者說不和見識短淺的人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