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善謀國者如烹小鮮出處

心理 閱讀(2.37W)
善謀國者如烹小鮮出處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

鮮在古文中有魚的意思,這句話因此翻譯過來就是:治理大國,就和在廚房裏烹調小魚一樣。那麼烹調小魚到底算簡單還是算難呢這事和治理國家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詩經》裏有句話叫做“誰能烹魚溉之釜鬵。”毛詩中對這句話的解釋則是:“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矣。”煩是煩冗的意思,也就是烹調小魚的時候,不能動作太繁瑣,這樣的話,整條魚容易變成碎魚塊。治理人民也是同樣的道理,政令太繁瑣,人民就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如果你能知道烹調小魚的道理,那麼你也就會治理人民了。

著名玄學家王弼也說過類似的話:“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撓也,躁而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的衆心矣。”他也認爲治大國如烹小鮮就是不擾民,不躁民,與民清淨。所以國家越大,君主卻越清淨,這樣才能順應民心,使國家得到發展。

以上的說法不僅切中這句話的要害,更得到了後世很多治世君主的認可。漢文帝時期採用黃老之學,休養生息,便是運用了老子的這句話。

所以,這樣的解釋是最符合“治大國如烹小鮮”本意的了。因爲《道德經》的作者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他所推崇的治國理念就是清淨無爲的思想。他說出這句話,也應當是在詮釋他自己的思想和主張。

善謀國者如烹小鮮有誤,正確的是:“治大國若烹小鮮”(鮮: 鮮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像烹調美味的小菜一樣。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

原文內容: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選自《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

詞語出處: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中雲:“治大國,若烹小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