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汽車市佔率降低分析原因

心理 閱讀(2.28W)
汽車市佔率降低分析原因

銷量、市佔率雙雙下滑

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4月銷量爲53.2萬輛,同比下降9.4%市場份額比去年同期下滑2.6個百分點,跌至34.6%。

這也創下了自2010年以來,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新低,上一次新低是2014年8月,市場份額爲37.9%。

再看看中國品牌近10年的銷量表現,從2011年開始,自主品牌在SUV紅利的推動下快速發展,市場份額在2017年達到頂峯,全年銷量1084萬輛,同比增長3.02%,市佔率提升到41%。

中國品牌的成長,很大程度依賴SUV市場的爆發。

當中國品牌要繼續向千萬大關邁進時,2018年國內車市首次出現負增長,自主品牌市佔率的拓張被按下暫停鍵幸運的是,其市場份額保住了41%不變。

不過到了2019年,車市跌幅進一步擴大,中國品牌難逃此劫,市場份額回落至37%,相當於降到2015年的水準。

2018年後車市遇冷,SUV紅利消退,中國品牌銷量份額開始下滑。

2020年的形勢也不容樂觀,1-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68.9萬輛,同比下降39.3%,市場份額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至38.1%。

如果只是銷量下滑,那完全可以理解,畢竟今年受疫情影響,整個汽車行業都不景氣但銷量和市場份額雙雙下跌,說明中國品牌的發展肯定出現問題了,而這背後,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市場份額爲何失守

事實上,自主品牌銷量份額下滑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往大里講,主要離不開兩點。

首先是“內憂”,人口紅利不再、首購用戶減少,是中國品牌面臨的一大現實問題。

一份調查結果顯示,90後年輕用戶是中國品牌的主流消費人羣,2019年自主SUV用戶中,90後佔比28.5%同期合資SUV中,90後的比例只有20.4%。

中國品牌SUV的用戶結構更顯年輕化。

具體到車企,上汽名爵的90後用戶比例超過30%,廣汽傳祺、東南汽車、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等中國品牌,90後用戶比例也相對較高。

90後成中國汽車品牌消費主力。

2020年,90後開始步入30歲門檻,本以爲這波“後浪”能夠接班80後成爲首購大軍,可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的出生人數大幅下降,導致首購用戶數量大幅縮減。

同時,80後今年步入40歲門檻,曾經的首購用戶轉向增換購市場,再大大縮窄了自主品牌的用戶來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90後人口比80後減少了23%,人口結構的變化,直接帶來的就是車市增長的下降。

其次是“外患”,近年合資品牌“集體向下”,搶走了自主品牌不少市場份額,我們把這些向下進攻的合資車企分爲三類:

一類以北京現代爲代表,因銷量表現未達預期,直接將新車型的價格定位到和自主品牌的位置

二類以上汽通用爲代表,基於市場競爭壓力,終端售價大幅打折,與自主品牌車型形成了競爭關係

三類是最“貪心”的,自己原來的“地盤”足夠強大,卻還是要來搶中國品牌的飯碗,比如一汽-大衆新推出的“捷達”品牌,即直接衝着自主品牌而來。

售8.48萬起的捷達VS5,上市第4個月就月銷破萬。

以上種種不難看出,自主品牌真的頂着巨大壓力,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下,銷量滑坡、份額失守似乎就成了定數。那麼對中國車市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中國品牌需要優勝劣汰

筆者認爲至少不是壞事。中國汽車產業集中度低,需要優勝劣汰、需要兼併重組,這句話喊了很多年了。

國內擁有上百家自主車企,從增量時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部分車企已經被市場邊緣化,進入生死存亡時刻2020年裁員降薪、經營困難的車企更是不斷涌現。

所謂“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今年雖是車市寒冬,但寒冬只會凍死“軟弱的蒼蠅”,免疫力不足的企業無法經受這種嚴峻考驗是不足爲奇的。而“梅花”照樣獨傲霜雪,我們需要的正是像“梅花”一樣,有產品品質和品牌實力做保證、不懼嚴寒的中國車企。

近幾年,中國品牌市場格局的變化,亦爲這場淘汰賽做足了鋪墊。1-4月,排名前十的中國汽車集團,銷量合計513.2萬輛,佔汽車總銷量89.1%,高於上年同期0.6個百分點。

回顧2019年,排名前十的中國汽車集團,銷量佔比達90.4%,高於上年同期1.5個百分點……從行業格局看,頭部車企越來越強,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將有助於中國汽車產業的兼併重組。

所以,儘管整個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下降了,可這是必然的,也是不足爲患的。我們更應該關注頭部車企的發展質量,恰恰是那些主流中國品牌,才代表着中國品牌乘用車的未來。

頭部中國品牌市場認可度持續提升

中國品牌SUV在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變化,能很好地體現頭部品牌的引領作用。

2010年以前,中國品牌在一線市場一直缺乏影響力,市佔率非常低。2011年哈弗H6上市,中國品牌在一線市場的影響力開始回升,長安CS75、瑞虎5、傳祺GS4、博越、榮威RX5等產品的強勢入局,讓中國品牌口碑大漲,消費者認可度飆升。

中國品牌SUV一線城市用戶比例逐年提升。

此外,過去爲了突出性價比優勢,和合資產品錯位競爭,自主SUV主銷產品的定價均在15萬以下,並把15萬作爲產品規劃的價格紅線。

2017年,傳祺GS8、WEY VV7等車型上市,並獲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頭部中國車企看到新的市場機會。它們不再只滿足10萬以下的低端用戶,正努力滲透到15-20萬市場,未來隨着更多中高端產品相繼推出,自主SUV在15萬以上的產品線日益豐富,中國品牌“向上”之路將走得更加穩健。

定價15萬以上、首款月銷過萬的中國品牌SUV——傳祺GS8

中國品牌成功突破價格天花板,持續高端化。

回頭看中國品牌的發展,我們發展的時間太短了,奔馳、寶馬、福特、雪佛蘭都是百年品牌,中國第一家民營車企,吉利汽車成立不過23年。

但積累時間短,不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劣勢,相反,僅用短短20年,中國汽車工業就形成了比較完整和成熟的工業體系,主流自主品牌也從價格優勢主導,轉向品質和技術領先主導。

現在,我們可以很自信的說,許多中國車在設計、內飾氛圍、駕控等方面完全不輸合資車新技術上,無論是5G技術還是車載智能網聯繫統,中國品牌亦取得了局部領先,這些都爲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寫在最後:總的來說,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下滑,反而是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是大勢所趨。我們不要只看總體,要關心標杆車企的發展質量,若標杆車企的市場份額能穩住,那基本上中國品牌的未來就能穩住,這是不誇張的。

但要穩住其實不易,在這一過程中,頭部中國品牌仍需直面德系、日系的擠壓,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當然,一切進化都伴隨陣痛期,只有這樣殘酷又慘烈的競爭,才能倒逼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堅定地支援和相信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