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歡樂喜劇人口號

心理 閱讀(1.73W)
歡樂喜劇人口號

《歡樂喜劇人》節目組提出的口號。總導演施嘉寧說,作爲一檔喜劇節目,我們也設定淘汰賽、踢館賽、排位賽等,但所有的內容設定都圍繞我們的口號進行,節目並沒有爲了搞笑而搞笑,而是積極傳遞正能量和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賈玲透過《女人N次方》《愛笑單位女孩》等節目傳遞出了女人自立自強和真正快樂的意義宋小寶的《看病》、沈騰的《打拐》等多個節目都折射了社會現實。

在“搞笑”的外殼下,節目承載諸多社會議題,如霧霾、就業、擇偶、打拐……在這些議題下,喜劇人以幽默的方式,向觀衆講述着不同的故事,引發觀衆更多思考。

“其實,喜劇節目的背後,喜劇演員們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淚水,他們之所以還可以堅持下來,是因爲每一個人都有着對喜劇的熱愛和夢想。”施嘉寧說,“好的節目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歡樂喜劇人》絕不僅僅是一個比賽。透過喜劇演員們精心準備的一個個節目,讓觀衆在歡樂中感受社會百態,傳遞社會正能量,這也是節目的社會意義之所在。”

除了滿滿的正能量,《歡樂喜劇人》大到節目的環節、小到節目口號,都是原創。

以綜藝的形式推出,透過相聲、小品、曲藝、幽默表演等多維的節目樣式進行選拔,最終選擇出最具喜劇天分的人才。在節目形式和內容方面,《歡樂喜劇人》在原創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膽嘗試和創新。施嘉寧說:“以往喜劇綜藝節目,尤其是語言類喜劇節目大都停留在各種搞笑上,在這方面,《歡樂喜劇人》大膽進行了喜劇形式的嘗試,開創了全國首檔集競技性與真人秀爲一體的喜劇表現形式。”

綜藝節目只有創新才能得到觀衆的認可。不同於以往的喜劇節目形式,《歡樂喜劇人》不再把觀衆與節目分開。以往喜劇節目把觀衆安置在“觀看”的位置上,割斷了觀衆的參與感。《歡樂喜劇人》則賦予500位觀衆打分權,觀衆在觀看節目之外,有了“評委”的角色擔當,極大提高了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