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五柳世傢什麼意思

心理 閱讀(2.37W)
五柳世傢什麼意思

五柳世家說的是陶姓。“五柳家風”則是講陶淵明。據說,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自號“五柳”,說明他返璞歸真的心態。

陶淵明以“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傳爲美談。當他“不爲五斗米折腰”而辭去年官家俸祿時,他家人態度如何呢《歸去來辭》說:“僮僕歡迎,稚子候門”,“攜幼入室,有酒盈樽”。這說明在他回家之前夫人翟氏是作了準備的,是支援並歡迎的,是達成“共識”的。陶淵明“歸耕”後,家裏“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生活十分窘困,而他的妻子呢,史傳“志趣亦同,能安苦節。夫耕於前,妻鋤於後”。

陶家家風世代相傳,延綿至今。一個姓氏,先賢的高風亮節,於今亦可成爲大家的精神財富

德安縣吳山鄉蔡河村林居社區52戶陶氏居民的大門框上,家家掛着紅色的“五柳世家”門匾。10月31日,80歲的縣陶淵明故里聯誼會名譽會長盛廣炎告訴記者,尋訪了全國許多淵明後裔居住地,發現只有這裏戶戶掛着這樣的門匾。

世代居住在蔡河村一帶的陶姓人氏,根據族譜和相關史料記載,系陶淵明後裔,目前爲五十六至五十九代。村裏的陶姓農民很以自己是淵明後裔爲榮,從很早起,就在自家大門上,掛上“五柳世家”門匾,以示清白做人,和睦相處,安居樂業。在他們的影響下,蔡河村120多戶他姓村民,也在大門上掛上了“五柳遺風”門匾。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東晉後期大詩人,《歸園田居》、《桃花源記》等代代相傳。因家門口長有5棵柳樹,被人稱爲“五柳先生”。從2004年開始,隨着陶淵明墓碑在本村一座山上被發現,結合新農村建設,陶姓村民迸發出挖掘、整理先祖文化遺存的熱情。儘管他們並不富裕,幾年來,卻籌集資金,建起了五柳堂,辦起了陶淵明紀念展。還成立了研究會,不定期編輯印刷學術特刊《柴桑橋》。

爲傳承淵明詩風,陶冶情操,去年,社區裏陶輝、陶甫爲等人,發起成立了淵明詩友會。大家不幾個月就聚在五柳堂,做詩吟賦,還邀請縣內外有興趣的人來蔡河村採風。吳山鄉鄉長朱毅莉告訴我們,鄉文化館已經從詩友會交來的200多首詩歌中,選出了70首,正在編印成冊。而以中小學生爲主的誦詩班,則定期在五柳堂誦讀陶淵明的詩歌辭章。村裏的秧歌組、戲曲組等,也時常開展各種文化活動。

林居社區坐落在一個類似桃花源的山谷裏,“雞犬之聲相聞”,但人們並不是“老死不相往來”。村裏女孩陶木娥,在東北念大學,去年去俄羅斯深造,急需一筆錢。社區的人知道後連夜開會,爲她捐款1.5萬元。一位94歲的老人摔斷了手,大家立即把她送到縣醫院,還捐上5000元。陶相火、陶昭兵兩家爲一塊菜地的事發生爭吵,陶氏長輩把兩家找到一起,說,別忘了掛在你們門上的“五柳世家”門匾。在長輩的開導下,陶相火、陶昭兵和好如初。

村幹部王冬生笑着介紹道,陶淵明喜歡喝酒,林居社區的人閒來時也喝喝自家釀的酒。不同的是,五柳先生酒後在醉石上酣睡,而他的後裔,則一邊喝酒,一邊或是吟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或是背誦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