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親子>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親子 閱讀(9.8K)

今年12月1日是第24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全面預防,積極治療,消除歧視。小編爲您分享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今年12月1日是第24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全面預防,積極治療,消除歧視。據統計,截至2011年9月底,我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萬例。其中,病人16.4萬例,死亡8.6萬例。統計表明,感染人數以18%到20%的速度遞增,而且感染來源已經多樣化,性傳播已成爲主要傳播途徑。防治艾滋病形勢嚴峻,任重道遠。當前,需要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向“零”艾滋邁進!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又譯:後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羣),英語縮寫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譯。1981年在美國首次注射和被確認。曾譯爲“愛滋病”、“愛死病”。分爲兩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體注射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稱艾滋病病毒)所導致的傳染病。艾滋病被稱爲“史後世紀的瘟疫”,也被稱爲“超級癌症”和“世紀殺手”。

一、小兒艾滋病有哪些初期症狀?

艾滋病一般初期的症狀象傷風、流感、全身疲勞力、食慾減退、發熱、體重減輕、隨着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面板、粘膚出現白色念球菌感染,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腫、血皰、滯血斑、面板容易損傷,傷後出血不止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不斷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短、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併發惡性腫瘤、呼吸困難等。由於症狀複雜多變,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一般常見一、二種以上的症狀。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第2張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二、孩子爲何會感染艾滋病?

1、是母嬰傳播。

HIV檢測陽性的婦女及孕婦,將艾滋病傳給嬰兒主要透過三種方式:第一種是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可以透過胎盤直接到達嬰兒體內,使嬰兒感染艾滋病病毒;第二種是懷孕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當嬰兒經過母親產道時,可以受到母親攜帶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第三種就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親,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當嬰兒吸吮乳汁時,可感染艾滋病。這三種途徑加起來的機率大概是在35%到45%,也就是說陽性的孕婦如果生小孩,她傳給小孩的機率在35%到45%之間。

2、是透過輸血液製品而感染。

例如血友病或白血病的患兒,接受了艾滋病病人的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第3張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三、小兒艾滋病有哪些臨牀表現?

目前我國有較大一部小兒患有艾滋病, 小兒童艾滋病危害了不少的兒童的健康,也增加了不社會和家庭的負擔,有些人對小兒艾滋病還不是很瞭解,哪些小兒艾滋病都有臨牀表現呢?那麼兒童艾滋病的都有哪些特點呢?

小兒艾滋病的臨牀表現,除無淋巴結病變、卡波濟氏肉瘤及機會性感染外,其他症狀與成人患者相似。幾乎所有艾滋病兒童均有肝脾腫大,間質性肺炎和發育差的表現。

對記錄艾滋病存活者資料的分析表明,艾滋病診斷中患者的臨牀表現和年齡都與存活率有關。有50%的兒童在確診後存活12個月,不足12月齡的卡氏肺囊蟲肺炎患兒的一年存活率僅爲30%;年長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患兒爲48%;其他病情的年長兒爲72%。這些發現在性質上與不同臨牀中心調查的結果相一致。臨牀表現的特徵出現在兒童組早期,通常在4~8月齡的兒童中出現包括卡氏肺囊蟲肺炎、消瘦綜合徵和腦病等症狀。

在表現較早及較遲的兒童中都會出現從持續性中耳炎直至重型細菌性腦膜炎或肺炎。在機會性感染中兒童艾滋病患者與成人患者不同之處是兒童艾滋病患者細菌性感染十分多見,而卡波濟氏肉瘤較成人少見。實驗室檢查中大多數兒童艾滋病的淋巴細胞絕對數正常,這是區別於成人艾滋病的唯一免疫學指標。

因免疫功能缺陷,易併發嚴重的細菌感染。小兒艾滋病在今後成長過程中,不僅可能在一段時間後發展爲艾滋病而夭折;同時,由於他(她)攜帶艾滋病病毒而成爲重要的傳染源。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第4張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小兒艾滋病獨具的特點是:

1、艾滋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

2、小兒艾滋病其出生時的體重低於2500克。

3、小兒艾滋病臨牀特點是大多數病兒伴有慢性間質性肺炎、肝脾腫大和發育障礙,半數病兒伴有彌散性淋巴結腫大和反覆腹瀉,1/3的病兒伴有血小板減少,部分病兒有溼疹樣皮疹、反覆發作的中耳炎等

四、如何能切斷艾滋從母親到嬰兒傳播鏈?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有可能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傳染給孩子,被稱爲艾滋病的“母嬰傳播”。大部分從母親處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嬰幼兒,會在3歲以前死亡。而所謂“母嬰阻斷”,是指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婦女懷孕後,透過孕婦用藥、嬰兒出生時用藥以及人工餵養,阻斷艾滋病病毒從母親傳給孩子。如果接受干預的新生兒在出生18個月後HIV抗體爲陽性,則證明母嬰阻斷失敗。

醫學證明,有效的艾滋病母嬰阻斷通常可將母嬰垂直傳播率降到2~5%。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第5張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具體措施包括三個步驟:

1、艾滋病病毒感染婦女懷孕3個月(28周)時開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藥物,在新生兒出生後,母親和孩子繼續用藥,是最爲有效的干預方式。因爲母嬰感染最易發生在分娩期間,越接近分娩,危險性越激增,而最危險的時刻就是在分娩時。簡言之,如果能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藥物降低母親體內的病毒,孩子的感染機率就會降低。

2、實施產科干預,進行剖宮產。

3、對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而言,不能由本人哺乳,選擇品質優良與安全的母乳替代品、採用人工餵養法以避免產後艾滋病經由母乳傳播,是必需的。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生產之後,在很長一段之內,在今後若干年的生活中,都要避免媽媽的血液或者是體液再接觸到小寶寶,比如說媽媽做家務活,或者是其他原因不小心損傷了面板,出血了,一定要儘可能避免血液甚至傷口的滲液和小孩接觸。透過多種方式結合預防,應該說能夠比較有效地阻斷艾滋病病毒在母親和嬰兒之間的傳播。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第6張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五、如何預防艾滋病?

目前尚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

1、堅持潔身自愛,不賣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爲。

2、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製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鬚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5、受艾滋病感染的婦女避免懷孕、哺乳。

6、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7、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觸,切斷其傳播途徑。

預防艾滋病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次性交的時候,爲了避免有體液的交流,一定用避孕套。所以在西方一些國家,有些學校和組織都發放免費的避孕套。但是沒有必要同時使用二個避孕套,反而容易造成破裂。吸毒者,絕對不可以和別人共用針具。艾滋病病毒不會透過空氣、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觸傳播。艾滋病的傳播主要與人類的社會行爲有關,完全可以透過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爲而被阻斷,是能夠預防的。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第7張


學習如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  邁向“零”小兒艾滋病

六、防艾——消除恐懼和歧視是關鍵

艾滋病,雖然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是在大多數老百姓心目中,仍然是一種遙遠的、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疾病。人們羞於、恥於談論艾滋病,更多的人則對艾滋病一知半解,抱着一種“迴避”的心態。然而,當艾滋病疫情在我國迅速蔓延,當艾滋病疫情正在從高危人羣向一般人羣擴散時,如果我們連正視艾滋病的勇氣都沒有,又何談消滅艾滋病?

艾滋病防控,不是單純的醫學問題,而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目前,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人們對艾滋病態度和價值觀念的轉變,即人們以寬容的態度去對待艾滋病患者,尊重和保護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權利,克服社會對艾滋病的恐懼和歧視,讓艾滋病人能夠毫不忌諱地告訴他人自己是“AIDS”,能夠像普通疾病患者一樣生活在陽光下,纔有可能有效地阻止這場“世紀瘟疫”的蔓延。

近年來,我國藉助各種媒體在全社會大力宣傳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人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知識,但是目前我國艾滋病防控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來自社會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恐懼與歧視。

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梅林說:“目前,我國對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實行‘四免一關懷’政策。儘管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療,但心靈上的撫慰卻仍然是艾滋病患者所渴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受害者,應該得到人道主義的同情和幫助。家庭和社區要爲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營造一個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鼓勵他們採取積極的生活態度、改變高危行爲、配合治療,這樣纔有利於提高患者及感染者的生命質量、延長生命,也有利於艾滋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和維護社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