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家居>

治痔瘡的灸療方法

家居 閱讀(2.32W)

治痔瘡的灸療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快看過來吧。

治痔瘡的灸療方法


導語

沒錯,最近我們收到了不少灸友的留言,關於痔瘡的預防和治療問題,如何艾灸?有沒有偏方?薰洗是否有效等等問題。小編整理了部分資料僅供參考交流,請急症重症患者及時就醫治療。

治痔瘡的灸療方法

常用穴

治痔瘡的灸療方法 第2張

1、在督脈上取穴

《素問 ·骨空論》認爲督脈 “合纂間,繞纂後,別繞臀 ”,故 “督脈爲病 ”即有 “痔 ”證 。

《奇經八脈考》認爲督脈 “由會陽貫脊,會於長強,在骶骨端與少陰會 ”。

因此古代多取督脈穴。

治痔瘡的灸療方法 第3張

《千金要方》:“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壯。”

《名家灸選三編》治療痔瘡,“以繩量中指本節至爪甲際之度,當龜尾骨上於脊中繩頭盡處,灸百壯。”

《外臺祕要》記有 “崔氏灸痔法 ”,所取奇穴亦在督脈上 。

《玉龍經》中“鍼灸歌 ”記載 “五痔只好灸長強。”

《千金要方》、《壽世保元》、《續名醫類案》灸 “窮骨端 ”以治本證 。

脊上平臍點

古人艾灸常取背部脊椎骨上與臍相平之穴,稱爲脊上平臍點,《千金翼方》日此處可治 “丈夫痔下血,脫肛不食。” 

《幹金要方》雲,“第十四椎與臍相當”,故此穴似爲命門。

《經穴會宗》:“人有肥瘦之不同,肥人臍低,瘦人臍高  依竹杖取穴,非必在十四椎下也,與命門不同。”

故該穴是否是命門?對此尚有不同看法。

《鍼灸資生經》:“然亦須按其骨突處痠疼方灸之,不疼則不灸也。”這是取該穴附近壓痛點,當更符合臨牀各患者的具體實際情況,可提高療效。

總之,古人多取命門或其附近穴來治療痔瘡。

《古今醫統》:“命門,灸七壯,治五種痔漏。”

2、在膀胱經上取穴

《靈樞 ·經脈 》篇雲,足太陽經 “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透過八髎 、會陽,與肛門相聯;足太陽之正 “別入於肛”。因此古人亦灸足太陽膀胱經穴。

《灸法祕傳》:“痔瘡:當灸會陽幾壯。”

《玉龍賦》:“長強承山,灸痔最妙。”

其中會陽、承山屬膀胱經。

3、艾灸病竈局部

《鍼灸則》:“灸,可於痔上五十壯或至百壯。”

《鍼灸集成》:“痔乳頭,灸痔凸肉,百壯即平,神效。”

《古今醫統》:“一治痔初起,痛癢不止,以舊布鞋底烘熱,頻頻熨之痛癢處,冷則再烘熨,其癢立止。”其中熨法亦爲溫熱療法,療效與艾灸相似。

馬王堆帛書 《五十二病方》治療 “牡痔,”將痔瘡局部組織灸至壞死,再將根部扭斷,似與外科的結紮摘除術相仿。

古代艾灸方法

治痔瘡的灸療方法 第4張

1、化膿灸

《續名醫類案》:“其法鳩尾骨尖少偃處即是穴,麥粒大艾炷灸七壯,或十四壯,甚者二十一壯,上瘡發即安,可除根本。”

其中 “鳩尾骨 ”當爲尾椎骨,所取穴位當在長強附近,“瘡發 ”即爲化膿 。因爲化膿灸的作用很強,而且持久,可激發體內潛在生理功能,增強自身調節機制,提高免疫力,又透過灸瘡化膿來促使邪毒排出,而長強緊貼病竈部位,故能就近發揮殺菌逐邪,祛瘀消痔的作用,因而古代臨牀採用之。 

2、 隔物灸

古人還用隔物灸法,選用大蒜、生薑、魁薄蟲等物。

《丹溪心法》:“痔瘡。大蒜一片,頭垢捻成餅子,先安頭垢餅於痔上,外安蒜艾灸之。”

《類經圖翼》:“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

《壽世保元》:“灸痔神法,用魁薄蟲,其蟲圓而扁,去足,將此蟲令放痔上,用艾炷灸七壯,立效。”

對於痔漏,古人則選用明礬與附子,如: 

《神灸經綸》:“祕傳痔漏隔礬灸法:作餅子貼瘡上,用艾炷灸三四壯。”

《外科理例》:“痔漏:瘡口不合  灸以附子餅,貼以補藥膏是也。”

其中明礬有解毒收澀作用,附子有溫陽益氣的作用,故取而灸之,以求消炎除菌,生肌閉漏之效。 

這些均是古人臨牀經驗所得,可供現代參考。

3、艾灸瀉血

文獻記載,古人又將病竈局部組織灼傷,使靜脈破裂,瘀血被瀉,靜脈內的壓力得以減輕,從而起到祛瘀消痔的效果,如 《世醫得效方》:“治痔疾大如胡瓜,貫於腸頭,熱如塘灰火,發則僵仆,以柳枝濃煎湯,洗後,以艾炷灸其上三五壯,若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大瀉鮮紅血穢惡,一時至甚痛楚,瀉後其疾如失。”

此法很少用,需謹慎。

4、先洗後灸

灸前對病竈局部先予以薰洗,再予艾灸,薰洗的藥物爲槐枝、柳枝與馬藍菜根等。因爲本證表現爲靜脈瘀阻,血流不暢,導致免疫功能受抑,而肛門是消化道的下口,與糞便污穢接觸,故常伴有炎症。槐枝、柳枝與馬藍菜根皆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消炎滅菌,並可防止因艾灸灼傷面板而引起的感染。

如 《醫心方》:“療野雞方。右,以槐枝湯洗痔上,便已,艾灸上七壯,以知爲度。”

《鍼灸資生經》:“灸痔法:本草只以馬藍菜根一握,水三碗,煎碗半,乘熱以小口瓦器中薰洗,令腫退,於元生鼠奶根上灸 (即不 可灸尖頭,恐效遲)”。 

5、火針

火針是艾灸的發展,是艾灸與針刺相結合的產物,歷史上也有人用火針治療痔瘡,如民國早期的《金針百日通》:“肛門旁中,必有瘡核,即以粗火針,針入瘡核,其病自愈,若有數核,即針數針,或劍針刺破亦妙。”火針的高溫下使痔核內的血漿蛋白凝固,破壞其微循環,使毛細血管枯萎壞死,痔核乾癟。 

現代艾灸方法

治痔瘡的灸療方法 第5張

當代臨牀繼承了古代的經驗,採用灸法與火針治療本證,也取督脈穴與膀胱經穴,亦取患部穴與 “脊上平臍點 ”。具體見下:

周其榮治療內痔出血,取痔頂、長強、樑丘、神門、孔最、承山、八髎、肛週四穴,用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王建民等用艾條溫和灸痔瘡術後瘡面,促進癒合;盧世成等用藥線直接點灸痔核;張樹立在百會、命門、腎俞、脾俞穴上用艾條作溫熱灸;李復峯用艾條灸肛門20分鐘,對於溫熱蘊結型用艾炷灸大椎、十七椎,氣血虧虛型灸涌泉、足三裏、命門,氣滯血瘀型灸脊中、八髎;張時梅取八髎穴用七星針叩刺,然後敷以丁桂散,並外貼膏藥,再用艾條進行懸灸。

現代也有用火針治療本證的報道,如鍾治國治療外痔,用火針針刺痔核,並擠出血栓;張廣博治療嵌頓性內痔,以火針粘取硫磺粉刺入痔核的中心,其中硫磺可使火針溫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