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大自流盆地的形成過程

心理 閱讀(2.48W)
大自流盆地的形成過程

這裡的地質構造是一個大向斜,東部山地地層向西傾斜。盆地地下含水層,是侏羅紀多孔砂岩。含水層上下為不透水層,下層為古生代沉積岩不透水層,上面為白堊紀頁岩不透水層。

砂岩含水量來源於降水豐富的東部高地,隨著雨水的滲透作用,一部分降水沿滲水層流入盆地中部。由於地勢東高西低,水源壓力很大,降水可源源不斷地向盆地中部執行。透水層成為巨大的地下水“貯存庫”,不透水層成為受壓很大的承壓層。

只要人們在上部承壓層鑿井、穿眼,地下水就可很快噴出,形成“自流水”。

大自流盆地的東側是大分水嶺,由於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豐富的雨水沿著隙水的岩層向低窪處滲透在盆底底部鑿井,到蓄水層,中部盆地的地面低於地下貯水層水面,再加上水本身的壓力,水就可以自動噴出地面。這些水是發展畜牧業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