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聚美馆>智慧生活>心理>

《四时即事》的内容是怎样的

心理 阅读(5.88K)
《四时即事》的内容是怎样的

这是《红楼梦》一书中四时即事四首其中的一首《四时即事》是贾宝玉进了大观园后,写自己一年四季与姊妹丫鬟们相亲相近的生活情景的诗。以眼前的事物为题材的诗叫即事诗。贾宝玉一方面是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的大胆的叛逆者,一方面又是过惯了封建地主阶级吃喝玩乐的寄生生活的公子哥儿。当他初进大观园暂时地感到“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的时候,他更多地是一个“富贵闲人”。《四时即事》诗即是他这一面生活的自我写照。但大观园不是世外桃源,它同样存在着污秽、眼泪、挣扎和反抗。当宝玉领略到“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时候,他就不能再悠然闲适下去于是,愤懑、痛苦、绝望,终至以“悬崖撒手”来抹去他身上的粉渍脂痕。《四时即事》诗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是贾宝玉那样的人所经历的道路中必然会有的一个过程,用他自己作诗来加以概括,是情节结构上的省笔。下面,揭示一下“冬夜即事”中所含的隐义。冬夜即事: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诗中,“梅魂竹梦”隐寓妙玉、黛玉均已死亡。因为在诗中,“魂”、“梦”两字,实际上是死亡的代名词,换句话说,是一种比较含蓄、比较委婉的说法。我们知道,梅与妙玉有着不解之缘,五十回,宝玉访妙玉,乞红梅,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而竹与黛玉关系之密切,根本就不用细说了,因此,“梅魂竹梦”实寓义妙玉、黛玉已死亡。“锦罽鹴衾睡未成”,隐义又是什么呢是隐宝玉“睡未成”、“鹴衾”即今羽绒被,而“鹴”(双),乃大雁,此正是宝玉之象征!(二十八回末,黛玉调笑宝玉为“呆雁”。宝钗失去宝玉后,痛心疾首。我们看宝钗“忆菊”诗:“念念心随归雁远”而七十回宝钗放风筝,竟然是“一连七个大雁”,由此可见,宝玉是雁,千真万确。)“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不用说,此“鹤”,正是湘云,因为“鹤”是湘云的象征。而“梨花满地”,实乃雪花满地,“梨”实谐“离”,“莺”乃宝钗之婢,此处正可代指宝钗。“不闻莺”点出宝钗此时早已不在宝玉身边,而湘云已成宝玉之妻。“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查“翠袖”,典出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蒲,日暮倚修竹”。我们对“佳人”全诗细味,不难发现,此“佳人”的命运与湘云是极其相似的。“佳人”出身高门府弟,但生不逢时,连官居高位却惨死乱军的兄弟的尸首也无法收葬,她后又被轻薄的夫婿所遗弃。面对种种不幸,她没有被压例,更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独向深山与草木为邻,自食其力。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一句话,命运是悲惨的,而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一个完整的、美好的“佳人”形象。我们看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面对大不幸,她“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雪芹对湘云的偏爱,溢于言表。在雪芹的笔下,湘云还将与落魄后的宝玉一起“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我们再联系上面一句诗,“松影一庭惟见鹤”,此“翠袖”指湘云,难道还有疑问么(“佳人”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黛玉的影子。黛玉早在宝婚成婚前的春未就死了。“春夜即事”中,“眼前春色梦中人”,正暗点黛玉死后,宝玉对她的深切的怀念,而“拥衾不耐笑言频”,更直接与十九回“静日玉生香”相勾连,令宝玉抚今追惜,伤心欲绝。)“湘云诗怀冷”,宝玉“洒力轻”,成婚之际,心绪不宁,究竟所为何事答案在最末一句:“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收时烹”。我们知道,四十一回,有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之情节,妙玉的清高孤傲,喜洁成癖,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另外,她对宝玉还情有独钟,将自己日常喝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然而,在宝湘成婚之际,她却不幸去世了,——为了心爱的人,为了宝湘姻缘。宝湘,——特别是宝玉,目睹物是人非,触景生情,岂能不伤悲更何况,黛玉早逝,宝钗凄苦,一并搅在其间,宝玉能不心诸不宁、感慨万千么宝玉、湘云如此心境,岂能安稳入睡,共度新婚之夜!(“冬夜即事”中“鹴衾”谐“双庆”之意,绝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