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撒燈的由來

心理 閲讀(8.3K)
撒燈的由來

撒燈是流傳於北方農村的一種元宵節習俗,從每年的正月十四開始持續到正月十六。

撒燈就是將小米米糠炒熟,用煤油給浸透了,把報紙之類的廢紙裁成豆腐塊大小的方塊,捏一小撮浸了油的米糠放到紙的中央,再把四個紙角攢起來,用力一擰,再把這個紙團拿到煤油中蘸一下,一個燈便做好了。如此類推的包上幾千個這樣的小包用筐抬着,隨着秧歌隊伍,走一路,撥一路進一户,撒一户,把個大街小巷都照的亮亮堂堂的,遠遠望去,跳躍着的燈火蜿蜒連綿,明滅可見,恰似一條游龍。

扭秧歌的人身穿五彩衣,一手舉燈籠,邊走邊扭,盡情地表現着心中的歡樂。所到之處燈火輝煌,每到一家,都要放爆竹、禮花,遠遠地站定,看那五彩的禮花升空綻放,奼紫嫣紅,人人心花怒放,加之鑼鼓喧天,場面熱鬧非凡。

在北方農村如果村子大,正月撒燈每晚都會持續幾個小時,村民們攜老扶幼走出家門欣賞這一獨有的風景。撒燈是人們為了表達內心的喜悦之情,祈求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