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商鞅十五連坐法

心理 閲讀(1.64W)
商鞅十五連坐法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實行什伍連坐法。就是十户人中,只要有一個人犯罪,那麼這十户人家中所有的人,都要受到懲罰。其目的是讓平民之間相互監督,減少犯罪,加強國家集體權力,以方便國家統治。

在當時做這樣的制度,可以快速凝聚國家的國力,以便取得最大的戰鬥力與生產力。

沒有十五連坐法,而是什伍連坐法,什伍連坐法指的是:

什伍連坐法是在國家的基層社會中實行,對我國封建專制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起了關鍵的作用。在春秋時期的齊國,就已有雛形。

連坐制度作為一種國家制度隨着社會鬥爭的日益激烈逐漸得到了發展。這種連坐法不但實行於鄉里的居民之中,也實行於軍隊的行伍之中。在商鞅變法中,什伍連坐制度是我國連坐制度形成的標誌。

主要內容:

戰國時,此項制度由於商鞅在秦國變法採用而聞名於世。一人犯罪,鄰里連同受罰。“什伍”是古代户籍與軍隊的編制。户籍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軍隊以五人為伍,二伍為什。

商鞅在秦國變法,始創什伍連坐之法,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餘各家均應告發,否則將連同懲罰。什伍連坐不僅針對一般的平民百姓,而且在軍隊中也得到了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