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練楊式太極拳時泛臀該如何更正

心理 閲讀(1.63W)
練楊式太極拳時泛臀該如何更正

練太極拳,要求身體中正安舒,含胸拔背,立身中正,鬆腰鬆垮,這是對身體大致的要求。

後座時,太極拳要求頭頂--尾椎---腳跟要上下一條線,只有達到一條線,至少上身才能放鬆,只要沒有達到一條線,身體肯定有一面的肌肉用力了,比如,身體前傾,後腰肯定用力,後仰時,腹部肯定用力了,只不過用力的程度不同,但肯定用力。那末,怎樣才能達到上下一條線呢在上身中正,尾骨內斂的姿態下就能夠最大程度的達到。

至於屁股要始終內斂,説白了就是尾骨要向內收,為什莫要內收與將來練出太極功夫的,與所謂的槓桿力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人的肌肉長的,屬於緊緊捆綁在骨頭上,而練太極拳就要解放肌肉,突出骨頭,使得放鬆後的肉體,要為骨頭服務,使得骨頭起主導作用,不用肌肉力才能突出骨頭的主導作用。

身體上下一條線的目的就是直,直的目的就是鬆,鬆的目的就是為了練出沉。(直也是含胸拔背,自然放鬆的直)

從人體的結構看,從側面看,尾骨是在誇股的後面,從頭頂往下看,尾骨與兩個胯骨成三角形,並不在一個橫平面,大腿骨與胯骨相連,起到支撐誇股的作用,既然身體練出沉來了,那末在做動作時,比如,楊式太極拳的左棚手,由後座腿往前弓,就等於一邊往前走,練出沉來的身體一邊往下沉,就如同蹺蹺板一樣,胯骨後面的身體往下沉,用前跨做支點,把跨骨前邊的手臂給蹺出去。這就是太極拳所説的槓桿力。(屬於一邊往前運行一邊翹,與原地的蹺蹺板有些不同,再有,這個所謂的蹺蹺板不一定在一條直線上,手臂與身體只要在跨骨不同的兩個方向即可)。

當然,鬆的好的人,能把這個槓桿力的支點鬆到前腳跟上,使得整個身體的鬆沉勁作用到腳跟這個支點上上,那末,棚出去的手臂的力是非常大的,將來,隨手一棚,就能達到身體體重的力。

屁股外翹使得身體不直,不直就會使得腰用力,那末這個力就會用在控制身體前俯或後仰的程度上,不能用在往下沉上,屬於力量的分散,比如,自然放鬆中正的坐在凳子上,這時對凳子下壓的重力最大,一旦彎腰幹別的什莫事時,使得身體下沉力減弱,對凳子下壓的重力會減小,這就是太極拳為什莫不讓用力還要中正的的原因之一。

上面大致説説傳統太極拳對尾骨內斂的要求和意義,在做動作時,絕不準用力內斂,只要用意想着點即可。前面説的槓桿力等,只有在練出鬆沉勁的情況下才能逐步得到這些太極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