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聚美館>智慧生活>心理>

火葬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心理 閲讀(1.53W)
火葬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一、隨佛教傳入説

這是一種傳統説法,認為火葬起源和盛行於古印度,後隨着佛教而傳入中國。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述他在印度取經時見到的印度葬禮:

“送終殯葬,其儀有三日火葬,積薪其燎,二曰水葬,沉流飄散,三曰野葬,棄林飼獸”。

佛教自東漢時傳入中國,如按火葬起源於古印度的説法,那麼,在東漢後,我國就逐漸出現火葬了。

二、發端於春秋戰國説

也有些學者不贊成火葬是“舶來品”。他們認為早在佛教傳入以前,我國已經有火葬的風俗。主要依據於古代文獻記載《荀子》中的《大略篇》記載有氐羌的火葬習俗:

“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系壘也,而憂其不焚也。”

《呂氏春秋・義賞篇》也有類似記載:

“氐羌之民,其虜也,不憂其系壘,而憂其死不焚也。”所謂“死不焚”,就是死後不能火葬。

先秦時代的墨翟,也曾提倡過火葬。《墨子・節葬下篇》説:

“秦之西有儀渠之國(地在今甘肅慶陽縣附近)者,其親戚(古代説的親戚,是親近的人家)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登仙)。”

此外《列子・湯問》也有與《墨子》類似的記載。由於“儀渠之國”也是指羌族地區,也可證明在我國古時代的西北地區,曾流行火葬之制。

三、原始民族習俗説

近幾年來,有些學者根據我國考古發掘中發現原始社會的村落遺址中存有火葬遺蹟,論定早在史前期的原始時代,我國先民即有火葬的習俗。其主要依據是一九四五年,發掘甘肅臨洮寺窪山史前期遺址時,在原始村落的墓地中發現三個灰色大陶罐,其中一個罐中盛有人火化後的骨灰。

可見,早在原始社會時,我國就已經有了火葬。還有學者進而提出,這是史前期原始民族處置屍體的一種方法,和後來進入文明時期的火葬制是不盡相同的。

有文字記載的火葬最早見之於先秦時期的文獻,《墨子》、《列子》、《荀子》中都有記述。如《荀子》的《大略篇》説氐羌的俘虜,不擔憂其被捆綁繫累,而擔憂死後不被焚燒。

《墨子·節葬下》説秦之西有儀渠之國,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薰上,謂上登遐,然後成為孝子。其意是説秦國的西方,有一個叫儀渠的國家,那裏的人在親屬死後,就堆積柴草把屍體燒了。

燒的時候,青煙昇天,這才算是孝子。此外,古代甘肅、青海地區的羌人亦有此葬俗。佛教從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僧人和信徒都實行火葬,逐漸影響到全國。

唐、五代、宋、元時期,民間火葬比較普遍,尤其風行於江南各省。隋唐以後,火葬之俗逐漸由夷狄之地傳入中原漢人居住區。

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寫道自宋以來,此風日盛,相率焚燒,名曰火葬,習以成俗。